首页
中心介绍
中心日志
资讯传真
论文选萃
学术讲坛
科研诚信专栏
案例评介
学者追踪
法律汇编
中心介绍
中心简介
中心人员
机构设置
南湖快讯
中心成果
司法鉴定
鉴定所简介
执业证书
业务流程
专家团队
相关文件
联系我们
中心日志
新闻
公告
关注
资讯传真
国内资讯
域外传真
论文选萃
编辑推荐
知识产权基础理论
著作权研究
商标权研究
专利权研究
其他知识产权研究
学术讲坛
读书时光
案例评介
学者追踪
法律汇编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选粹
杜志浩:商标权客体“联系说”之证成——兼评“非诚勿扰”商标纠纷案
2016-6-7
摘要:
商标权的客体应当是相关公众所认知的商标与商品或服务间的特定联系,这就是商标权客体"联系说"。相比商标权客体的其他学说,"联系说"更加契合商标权的本质,故而作为一种解释工具有特殊的意义。2013年修订后的我国《商标法》第57条第2项对商标权侵权的规定,可以从"联系说"的视角得到合理的解释。"非诚勿扰"商标纠纷案的裁判结果值得肯定,但法院论证商标权侵权的过程存在缺憾,以"联系说"为指引可以完善商标权侵权认定的说理,增强裁判的说服力。坚持"联系说",能够使人们在面对商标法的各种问题时,时时以商标权的本质为宗旨,而不至于轻易陷入说理的困惑乃至概念的泥潭。
关键词:
商标法 商标权客体 联系说 相似性 混淆可能性
商标权客体“联系说”之证成——兼评“非诚勿扰”商标纠纷案_杜志浩.pdf
来源:《政治与法律》2016年第5期
版权声明: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直接与我们联系。
责任编辑:石超
相关文章:
商标侵权理论之多维度思辨——以“今日头条”诉“今日油条”案为例
[02-25]
注册体制下商标使用意图要件检视
[10-20]
论商标挟持行为的司法控制
[10-15]
我国未注册商标效力的体系化解读
[06-09]
商标领域适用“停止侵害”救济方式之限制
[04-25]
未注册商标权益形成机制研究
[08-04]
论商标的存储投资功能
[07-15]
外文商标在中文领域的保护范围之探讨
[07-15]
我国商誉私法保护的实证分析与启示
[07-15]
商品加工后销售行为的商标法规制——对“之宝”案的反思
[06-25]
鄂ICP备09005423号-2
Copyright? 2004-2010 ipr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7-8838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