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介绍
中心日志
资讯传真
论文选萃
学术讲坛
科研诚信专栏
案例评介
学者追踪
法律汇编
中心介绍
中心简介
中心人员
机构设置
南湖快讯
中心成果
司法鉴定
鉴定所简介
执业证书
业务流程
专家团队
相关文件
联系我们
中心日志
新闻
公告
关注
资讯传真
国内资讯
域外传真
论文选萃
编辑推荐
知识产权基础理论
著作权研究
商标权研究
专利权研究
其他知识产权研究
学术讲坛
读书时光
案例评介
学者追踪
法律汇编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选粹
管育鹰 :软件相关方法专利多主体分别实施侵权的责任分析
2020-4-22
摘要:
以软件控制并由多方主体分别实施的方法发明在物联网时代日益重要,但此类方法专利的保护在实践中存在着困难。针对方法专利的多主体分别实施侵权,采取有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以主动或明知为主观条件的间接侵权、承担连带责任的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等方式均难以准确判定并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为权利人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济。对此,可考虑在专利法中制定专门条款,或以司法解释明确规则,吸收“控制或指导”理论和实践经验,淡化各方的主观意思联络要件、强调其行为的客观关联,追究实施方法专利流程中关键步骤的主要控制人,尤其是明知相关软件在他人的方法专利实施中具有关键作用而将其内置于自己生产销售的设备中的行为人之直接侵权责任。
关键词:
方法专利 多主体分别实施侵权 间接侵权 控制或指导 内置程序
作者:
管育鹰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来源:
《知识产权》2020年第3期
声明:
此站系非营利性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直接与我们联系。鉴于版权保护之规定,此文章完整内容请参见中国知网。
相关文章:
我国专利无效宣告制度的不足及其完善
[03-05]
标准必要专利全球许可费率司法裁判问题研究
[11-26]
软件相关方法专利多主体分别实施侵权的责任分析
[04-22]
英国工业革命中专利法的演进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01-18]
我国药品专利期限补偿制度的构建——以“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为背景的分析
[11-22]
责任规则视角下的专利开放许可制度
[11-22]
论专利公开与排他利益的动态平衡
[11-01]
论我国专利等技术类上诉案件强制调解制度的构建——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相关经验借鉴
[11-01]
人工智能生成技术方案的专利法规制——理论争议、实践难题与法律对策
[10-21]
论非实施性专利权主体的权利和行为限制
[10-21]
鄂ICP备09005423号-2
Copyright? 2004-2010 ipr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7-8838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