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介绍
中心日志
资讯传真
论文选萃
学术讲坛
科研诚信专栏
案例评介
学者追踪
法律汇编
中心介绍
中心简介
中心人员
机构设置
南湖快讯
中心成果
司法鉴定
鉴定所简介
执业证书
业务流程
专家团队
相关文件
联系我们
中心日志
新闻
公告
关注
资讯传真
国内资讯
域外传真
论文选萃
编辑推荐
知识产权基础理论
著作权研究
商标权研究
专利权研究
其他知识产权研究
学术讲坛
读书时光
案例评介
学者追踪
法律汇编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选粹
李顺德:学习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战略
2005-4-21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产权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同时,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呼声也不断增强。我国一些行业和企业已经初步制定了自己的知识产权战略,国家的知识产权战略制定也已经正式启动。在这一时期,研究并分析一些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战略,对我国的企业界不无裨益。
重要的资产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无形资产在整个企业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越大,说明该企业的市场活力和生命力越强。在发达国家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无形资产大大超过其有形资产的企业屡见不鲜,有的甚至是有形资产的数倍或数十倍。如美国的Amgen作为一家生物技术公司,其资产评估总值为150亿美元,而其有形资产仅为25亿美元。
经营的重要形式知识产权不仅渗透到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之中,直接影响着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而且正在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贸易形式,即知识产权贸易。
近年来,以知识产权转让、许可为主要形式的无形商品贸易有了很大的发展。
重要的竞争工具经济全球化是建立在知识经济、新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全球经济的概念不仅是指有形商品、资本的流通,更重要的是知识、信息的流通。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已转化为人才、知识、信息的竞争,并集中表现为知识产权的竞争。
重要的非关税壁垒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受到技术壁垒限制最多的国家和地区,主要为欧盟、美国、日本、韩国。2002年,我国71%的出口企业、39%的出口产品受到国外技术壁垒的限制,造成损失高达170亿美元。同时,国家外汇管理局历年的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也显示,2000~2002年,我国对外支付的专利权使用费持续走高。
投资的重要内容跨国公司进行投资、扩张,特别是进行境外投资、扩张,除了投入资金、设备等有形资产以外,更加注重投入技术、品牌、经营、商誉等以知识产权为核心和主要内容的无形资产。定牌加工则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知识产权无形资产投入方式。例如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的灌装厂遍布世界,它的主要投资无非是它的品牌、以商业秘密保护的"母液"以及经营、商誉等知识产权。
管理的重要内容在跨国公司的企业管理中,知识产权管理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以德国西门子公司为例,它在全球设有12个知识产权管理部,400名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管理着该公司各类知识产权约15万项。荷兰飞利浦公司在全球设有10个知识产权办公室,也有约150名知识产权专业人员,管理该公司的6.5万个专利、2.1万个商标和6000个外观设计。
追求与标准的结合近些年来,国际上出现了一种新的动向,那就是把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保护相结合,形成新的技术垄断联盟。他们借助于技术标准的特殊地位,强化相关知识产权的保护,借助于知识产权的专有性(又称垄断性)以实现对某些技术标准事实上的垄断,以追求最大经济利益。中国企业近几年来遇到的DVD专利许可、3G移动通信标准之争、欧盟针对温州打火机的CR法案等事件就充分反映出这一问题的存在。
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把知识产权问题提到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2002年7月3日,日本政府在知识产权战略会议上发表了《知识产权战略大纲》,将"知识产权立国"列为国家战略。同年11月27日,日本国会通过了政府制定的《知识产权基本法》,为"知识产权立国"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样,在很多发达国家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早已经把知识产权发展战略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其中。
构筑我国的知识产权战略我国企业在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将会面临来自知识产权的非关税贸易壁垒、侵权诉讼、抢先注册我国企业比较有价值的知识产权等风险。面对这一现实,我国的企业应该制定自己的知识产权战略,树立知识产权风险防范意识,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同时,我国企业还应建立知识产权的竞争意识,既要学会利用知识产权参与竞争,在他人滥用知识产权侵犯我们的利益时也应具有竞争意识,学会保护自己。
转载自中国法学网
责任编辑:刘潇潇
相关文章:
知识产权侵权获利赔偿制度的完善路径
[11-26]
知识产权制度设计的省思——以保护对象的属性和利用方式为逻辑起点
[11-26]
后民法典时代知识产权法学的私法研究范式
[11-26]
知识产权惩罚性与法定赔偿关系
[07-23]
知识产权损害赔偿惩罚体系的构建
[07-01]
知识产权体系同一性理论的反思与构建
[04-22]
知识产权法基本范畴中的特殊法理
[04-22]
知识产权侵权法定赔偿制度的异化与回归
[04-22]
论我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模式之变革
[03-24]
互联网条款”对于新类型网络服务的适用问题——从“通知删除”到“通知加采取必要措施”
[02-21]
鄂ICP备09005423号-2
Copyright? 2004-2010 ipr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7-88386157